Chinese English
《第一财经》采访哈工智能,畅谈「大国造物」机器人高速跃迁
作者:哈工智能      日期:2022.07.18

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一,升级的基础设施:工业机器人,也因此踏上发展的高速路。五年产量跃升四倍,惊人增速的背后,藏着怎样的市场风云?机器人行业在如何发展?前路漫漫,是坎坷或是坦途?


日前,哈工智能副总经理、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负责人高强先生接受了《第一财经》记者王海老师的采访,以「大国造物」为底色,畅聊制造强国背后的机器人根基。


以下为采访报道的转载分享,Enjoy。




世界工厂升级的根基:机器人产量五年跃升四倍 | 大国造物




导读大型制造业企业仍然以进口机器人为优先选项,但国产品牌市占率逐步提升。


作者 | 第一财经  王海


“大量中小型制造企业主正在加速采购工业机器人。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压力,企业对于‘机器换人’在效率、产品质量提升的认识越来越深刻。”哈工智能(000584.SZ)相关业务负责人高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。

高强的感受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。数量庞大的工业机器人,应用格局正在发生变化。尽管大型制造业企业仍然以进口机器人为优先选项,但国产品牌市占率得以逐步提升。

中国国内机器人的产能不断扩张,过去五年间产能已经扩大了四倍,为世界工厂的产业升级打下基础。


1


扩散


“工业机器人大多应用于制造型企业,最早是从汽车行业开始应用,随着3C、食品、药品等各行各业应用的开展,汽车行业的占比已经从当初的70%以上,下降到如今的50%以下。”高强表示,随着产业的迁移,工业机器人的分布也从最初的华东、华南,向内地扩散。

对于工业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应用的开展速度,“主要跟每个行业的发展有关。”高强表示,以汽车行业为例,最近几年的销售规模遇到了天花板,那么其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就会趋于饱和。

《2021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已达3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, 102个行业中类。从中国应用行业看,汽车制造业是国内产机器人的主要市场,随后是3C电子、金属制造、塑料及化学制品、食品烟草饮料。2020 年,汽车及零部件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行业应用占比为34.7%(汽车零部件17.2%, 汽车整车11.7%, 汽车电子5.8%);电子占比为23.6%;金属制品占比 12.5%;食品饮料占比 5.6%。其他领域占比均相对较低。

2020年,从外需来看,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,中国承接大量海外转移到国内的制造业订单,出口增加速促使制造业提高产能,加大机器人需求。医药、医疗器械、家电、笔记本电脑行业出口订单增长分别为21.8%、48.2%、17.3%、17.6%;从内需来看,燃油车需求下滑,新能源汽车投资稳定增长。电子、锂电、光伏、金属制品、食品饮料等行业保持高速增长。

业内认为,未来几年, 汽车及零部件占比将不断降低,电子占比将逐步提高到第一大行业。另外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速, 金属加工、食品医药、 锂电光伏、 仓储物流、 日化等应用行业占比降不断提高, 长尾行业加速渗透。


2


产量跃升


虽然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及零部件的应用占比最高,但国产品牌占比很低。

用户购买工业机器人时主要考虑四个要素:品牌以及产品性能指标、可靠性、售后服务、价格。汽车主机厂属于24小时连续作业的运转模式,对于性能、可靠性要求就很高,一旦工业机器人出现故障,可能造成整个产线停产。”高强表示,以汽车主机厂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企业在购买时,会更多考虑前两个指标(品牌以及产品性能指标、可靠性),因此更多的会选择国际品牌。

在工业机器人品牌的选择上,大型制造企业凭借资金优势通常会采购国际品牌,比如ABB、库卡、发那科、安川电机。受限于资金压力,中小型制造企业在采购时主要考虑的是性价比、售后服务,因此国产品牌成为考虑的重点。

高强表示,国内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很多不是24小时生产模式,对于产品性能指标要求没有那么高,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时更加关注后面两个指标(售后服务、价格)。

高强所在的哈工智能将业务划分为:高端智能装备制造、围绕工业机器人的一站式服务平台。对于前者,主要面向车企提供白车身焊装线、新能源电池产线,以及面向一般工业的弧焊。对于后者,主要是围绕工业机器人的销售、售后、技术支持。

《2021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国产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占比情况中,汽车制造业用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占有率最低,不足10%。主要原因在于工业机器人要想进入汽车制造业,面临极高的技术和商务层面的壁垒。中短期内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难以撼动现有竞争格局。

而相比之下,一般制造业则有相当一部分工序并不需要 6 轴工业机器人即可实现,技术层面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,且价格因素在客户购买时更为关注,因此国产品牌占有率相对较高。

“从整个机器人行业来看,在国家扶持政策、资本的催动下,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一个大的提升。因此,国产机器人在稳定性、可靠性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。”高强表示,从价格看,国产机器人的成本、售价均都有所下降。

高强表示,在一些中低端的领域,比如弧焊、码垛等对于技术要求不高的细分领域,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是超过国外品牌的。

Wind数据显示,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已经从2016年的7.24万台,增长到2021年的36.6万台,增幅达4倍。今年3月的产量更是高达4.4万台,创出历史新高。


3


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


影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于核心技术,比如减速器、伺服和控制柜。

“国外的减速器、伺服马达出现的时间要比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更长。因此,从产业链上,国外工业机器人有几十年的积累,有大量的应用案例去迭代、优化,走到了现在的水平。”高强表示,国内的减速器、伺服马达和控制器发展很快,但与国外仍存在一些差距。

目前,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都较低,特别是在汽车和 3C 等对于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,大部分市场份额都是被外资品牌占据,中国大部分本体都是集中码垛、上下料以及搬运等相对低端的领域。同时也看到本土机器人企业迅速崛起, 在技术、 产品、市场等方面从低端向中高端不断突破。

《2021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从 2011 年的不到1%增长到2020年的28%。

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,对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
高强表示:“疫情导致很多产业工人无法正常工作,人员招聘受限,很多制造型企业,尤其是中小型的制造型企业,原先他们对于机器换人的认识并不深刻。通过此次疫情,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机器换人的迫切性。”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凸显,更多企业认识到机器人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,认识到智能转型升级的必要性。

wind统计数据显示,在2016年之前,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安装量每年不足10万台,2017年~2020年,安装量分别为15.62万、15.40万、14.05万、16.84万台。每年的安装量整体呈现出加速态势。

然而,对于工业机器人厂商而言,挑战依然存在。

“上游半导体缺货、原材料价格上涨,疫情封控导致的物流不畅、安装调试周期变长,企业的停产停工。”高强表示,以半导体为例,客户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增大,半导体的供应跟不上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速度,有些半导体的采购价格已经抬升了十倍。

* 已授权转载,内容有部分删减。
Stock code: (000584.SZ)
Real-time stock market of HGZN